编者:洛水
清末和民國發行金幣種類及數量皆不多,這樣的現實讓更多收藏者可望而不可求!可惜這些金幣實在是太難得,這也許是不少錢幣玩家的終生遺憾!
我國機制金幣製作始於晚清,光緒三十年(1904年)清朝戶部為籌集款項,向朝廷提出鑄造金幣的建議,並得到朝廷准許。次年,清政府頒佈《整頓圓法酌定章程》,該章程規定:所造三品之幣,即文曰大清金幣、大清銀幣、大清銅幣,通行天下,以歸一律。
清代金幣主要由戶部鑄造發行,但因作用不大且很少人能用得起,於是僅試鑄了一些樣幣,並沒能正式發行。如今僅存【丙午年造大清金幣試鑄樣幣】和【丁未年造大清金幣試鑄樣幣】,兩種金幣均為一兩,分別為:
- 光緒丙午大清金幣庫平一兩,38mm,一級大珍,1991年香港泰星拍賣會拍品,市場參考價300萬元;
- 光緒丁未年造大清金幣庫平一兩,40mm,一級大珍,2008年誠軒春季拍賣會拍品,市場參考價200萬元。
此外,吉林省為了抵制俄國和日本的金幣進入本地而鑄造了【吉林銀元局造流通金元】。後因日俄戰爭,吉林銀元局遭到毀壞而被迫停鑄,如今存世量極其罕見,為機制金銀幣之一級珍品:
吉林省銀元局造流通金元,14.4克,25.5mm,三級大珍,臺灣鴻禧美術館藏,市場參考價50萬元。
以上便是清代正式鑄造發行金幣的樣式中的幾種,另几种且听下回介绍。目前市場上樣式五花八門的清代金幣基本上都是現代仿品和臆造品,大家認清清代金幣的這幾種樣式就好了,其他稀奇古怪的清代金幣可以直接忽略,免得受到不必要的損失。